
奏好“接管用”三部曲 凝聚社区建设“红色力量”
——学卫社区接收破产改制企业党员之后
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白玉
从有党员之名却无党员之实的“流浪儿”,到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;从最初因工作、生活巨变,导致“忘却”党员身份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党员,到现在成为社区党建的中坚力量;从一盘“散沙”,到现在全体党员拧成一股绳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在社区建设及治理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……
近9年来,岳塘区五里堆街道学卫社区认真奏好“接、管、用”三部曲,辖区接收的原湘纺破产改制后的1028名党员,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从“单位人”到“社会人”的转变,而且真正找回了思想的根基和灵魂的归宿,让社区党建焕发出蓬勃生机,凝聚起带动居民群众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的“红色力量”。
接:让所有党员“归队”
学卫社区由原岳塘区社建村街道学卫社区和新建社区合并而成。1998年原湘纺破产后,社区共集中接转企业党员1028名,成为湘潭市接管破产改制企业党员最多的一个社区。
“当时的工作难度和压力都相当大!”学卫社区党委书记唐赞回忆,原湘纺下岗工人中有1.3万多人居住在学卫社区。社区管理难度陡增,企业党员因工作、生活巨变,常年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,10多年里一度成为游离在党组织之外的“流浪儿”。
2012年8月,社区正式启动接收原湘纺党员工作,但困难却远超大家想象。迫于生计,很多党员外出务工,与社区几无联系;一些年纪大的,或条件稍好的,早已搬离社区;更让社区工作人员头疼的是,由于对生活极度不满,大家并不配合社区管理,一些人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党员身份,让上户走访的工作人员屡屡被怼或吃闭门羹。
为让所有党员重回党组织怀抱,社区专门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党员走访组,采取张榜公示、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党员分片包干形式,一家一户上门走访党员。对暂不居住在社区的,再通过他们的亲朋好友想方设法取得联系。
大家一边搜集登记党员信息,一边与每位党员交心谈心,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困难,并尽可能帮助解决。这让党员们不仅从思想上慢慢了解了“社会化人”和社会化管理,而且从心底里重新唤醒了作为党员的荣誉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。经过多年努力,学卫社区所有原湘纺党员全部“归队”。
管:让所有党员“动”起来
从“流浪儿”到重新找回“归宿”,原湘纺党员的身份亮起来了。但是,如何管理好增加了近30倍的党员群体,成为学卫社区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。
支部如何设立?支部书记由谁担任?支委成员如何产生?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。经过反复研究,社区决定抓住关键少数,让先进带动“后进”,建立健全组织机构。对原湘纺党员中的中层干部、支部成员、有威望、讲党性、热心社区公益、楼栋长等人群,社区进行了详细摸底,希望通过他们推荐或自荐选出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。
“你看我现在的情况,哪还有精力去做这些事情?”“社区不帮大家解决好困难和问题,大家党费都交不了,我可不愿意去收了!”……即使面对的是党员,前去做思想动员时,社区工作人员也没少被关在门外,或被怼回来。面对大家的拒绝和懈怠,社区负责人很快意识到,不是大家不愿意参与进来,而是下岗后的落差和生活的困窘“绑”住了很多人。只有切实帮助大家解决困难,把社区建设得更好,才能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,得到广泛的支持。
“群众盼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!”本着这种工作思路,在积极动员大家的同时,走访慰问、扶贫帮困、道路改造、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开展。社区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心近了,社区的工作大家也看在眼里,记在心头。慢慢地,愿意参与社区党组织工作的人多了起来。为方便管理,社区根据楼栋单元及小区党员分布情况,共设立了21个党支部。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,支委成员纷纷沉下心来开展工作,让全体党员都“动”起来了。
“三会一课”是严格管理党员的重要一环。如何切实抓好这一工作?社区党委决定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进行。按规定,每个党支部设3个党小组,其中能够参加支部学习和公益活动的党员为一组,按时上党课以及组织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服务;常年生病、无法行动的党员为一组,由支委成员送学上门,定期走访帮扶;常年在外打工或者是短期外出的党员为一组,由支部组织网上上党课,并及时为他们推送各种党建学习资料、参与学习强国学习。
与此同时,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一个个党员活动阵地建立起来了。找回了“归宿感”的党员们,凝聚力与日俱增。
用:让每个党员都有力量
如今的学卫社区,“美好”已经是它的第一形容词。洁净的楼房、平整的道路、环境优美的小区、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,还有和谐的邻里关系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,无不彰显着这个昔日老旧小区的美丽“蝶变”。
这一切的发生,离不开社区广大党员的参与。疫情防控中,他们是冲锋在前的逆行者;创文创卫中,他们是以身作则的好榜样;社区建设中,他们是与困难群众走得最近的贴心人,更是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“勤务员”……
“只有让每个党员都有力量,社区的党建工作才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。”唐赞说,社区党员数量如此之大,曾经对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但对社区建设来说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。
社区第15支部书记李桂华今年69岁,曾在原湘纺招待所工作,有较好的群众基础。作为支部“领头羊”,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。不仅在第15支部,连同几个兄弟支部所在楼栋片区的党员群众都对她特别信服。“现在那一片,大家都说,有事不用找唐书记,找李书记就好了!”唐赞笑着说,无论什么事情,只要和李桂华一说,她便会立马行动,并且干得非常妥帖,真正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楼栋和小区”。
“社区变得越来越好,我们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,当然要心贴心地跟着社区党委干。”党员陈晓峰家是特扶家庭。企业破产后因生活艰辛,他心中的不满与日俱增。在设立党支部时,社区看重他工作认真,原则性强,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,最终他担任第18支部组织委员。现在,他一方面努力挣钱养家,一方面一丝不苟完成支委交给的工作任务,同时还主动担任了社区地质灾害点的巡护员。
正是随着一个个“李桂华”“陈晓峰”的不断涌现,感染并带动着身边的党员和群众,凝聚起了学卫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。
2018年,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积极凝聚基层党员力量,还打造了一支由红色党员服务队、橙色平安服务队、黄色创建服务队、绿色便民服务队和蓝色楼栋服务队组成的专业化、常态化志愿者队伍。“五色工程”聚合力,辖区居民的生活变得“五彩”斑斓。
责编:周冠成
来源:湘潭日报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蔡蔡和大乔:返乡青年 逐梦“绿心”沃野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“小巨人”
岳塘区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”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“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”活动启动
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“世外桃源”
我爱湘潭我的家|岳塘区:欢天喜地闹元宵
下载APP
分享到